导入数据...
教学管理
 
 
2017届小教实习新动向(二十三)
[今年会app官网(中国)官方网站]  发布时间:2016年09月28日
查看:
  来源:

第三周简报

 

(图/文 李雪映)在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校实习的这三周以来,我对低中高段的英语课堂都进行了观摩和学习。记录听课笔记,课后与指导老师交流,学习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【低段】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一年级一班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 二年级五班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。用生动的flash学习课文,用卡片趣味学单词。课堂上老师会运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进行操练,达到学生能大概掌握单词和句型的教学目标。用给小组加星星、奖励贴纸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。

低段教学课堂的纪律、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。指导老师告诉我说,课程进度可以稍慢些,学生的英语课堂习惯在一二年级就得养成,年级再大些就改不过来了。所以,课堂纪律需要老师花一部分的时间来整顿,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上好每一堂英语课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【中段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 四年级五班:

 

中段的英语教学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,重视学生的词汇、阅读、写作和书写习惯。英语学习在中段由浅入深,基本功的训练十分重要。 三四年级的阅读量、词汇量明显增加。学生朗读课文越多,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,形成了较好的语感,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基础。老师必须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,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。除了老师板书示范,还可课后布置让学生抄写一些字母和单词的作业。单词的规范书写、字母大小写的书写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
中段的英语教学可以适当的加入游戏,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。

 


            【高段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六年级五班:

  

高年级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。高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词汇量和句型,可以自主造句或写作文。我的指导老师要求六五班的同学每天做“值日生汇报”,用英语介绍自己,自己的家庭,自己感兴趣的事...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单元词汇和句型的掌握;另一方面,可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、口头表达能力。

语法的掌握在此阶段也十分重要,一般过去时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六年级,老师的教学也尽量慢而细,保证能让大部分学生理解时态、词性变化,是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
 

总体来说,小学的英语教学都是鼓励性教学,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教学研讨所感所想


/文 杨红九月的雨,下得淅淅沥沥,早上起床窗外时常是烟雨蒙蒙,小区里的花草树木也显得神秘起来,笼罩在朦胧中,向窗外望去,有不少的房屋已经点上了灯,我想或许是家中有孩子,或者是有上班族。熟语有 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但相比十二月,九月是老师们常对学生说的不冷不热的学习好季节。

          本周一下午学校英语学科老师举行了教学研讨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会议先由学科组长描述了当前本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各抒己见。以下是我的所感所想:

       1.要对教学目标的明确。

   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淡薄,理解模糊,就会失去了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和对课堂的导控作用,以致无法评价目标的达成度。教学目标的明确不仅是要有学期的,单元的,还要细致到每一课时。

       2.教学从“教会学生知识”到“教会学生学习”的转变。

        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,“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,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,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。”课堂上,教学内容常以语音、词汇、语法为主线,老师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全面、到位,如果指导对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上关注少,做得少,学生只会被动地“接水”,不会主动地“取水”。未来社会中不仅需要学生们获得知识,还要能自如地运用它们。

       3.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。

         虽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,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,需要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学校理念,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,资历老的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,但仍然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,好的方法往往能让事情事半功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指导老师 李平

编辑: